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區內小舖有感 (post-生日)

談談領匯吧。我住的是公屋,領匯數年前接管了全港公屋商場及街市,包括我大廈的。自此商場的運作模式逐漸變化,領匯引入愈來愈多大型連鎖店,如萬寧、屈臣士及日本城。相反,隨著租金不斷上升,只有大商戶才能承租,加上公屋老化,以及年輕一輩喜歡到大商場購物,小舖的生存空間日益減少。

很多陪著我成長的20多年歷史老舖相繼結業,近年不大理會區內商場及街市的我也不禁感慨、有感無情及適者生存。我是年輕人,除小商場外,也想見識大型商場的魅力。就買食物來說,主要會光顧惠康及百佳,因它們的貨品多元化及有時較雜貨店便宜。

就理髮而言,我曾試過在區內小商場剪髮,我附近共有3間店,其中兩間的收費很便宜,只需50元左右,但效果年輕人未必喜歡。不過我覺得屋邨髮型店的生存不成大問題,因髮型店不多被財團壟斷。電器方面,家人和我會到大型連鎖店選購,一來款式較新,二來多選擇。

我以前在小商場配眼鏡,說不出有甚麼不好,只是不喜歡價錢稍貴及款式不夠新穎。我想我會到那裡看看新眼鏡,「幫襯」多點小商戶。

有點好高騖遠來說,我有少許傾向門面光鮮、貨品擺放整齊及燈火通明的連鎖店,對部分裝修較殘舊及舖位陝窄的小店就會視而不見。我有時會惠顧小店,但我某程度上仍是間接促成它們結業的原因,當然它們關門大吉還有其他因素,如(暫時想不到呢,腦海只浮現出店主默默耕耘的樣子,而為何他們會慘淡收場?他們結業後會做甚麼,生活會否較開心?)

其實,我想不出小店東主有甚麼大錯,導致他們付不上高昂的租金。還是只好怪時代變遷,小店已不流行?或是斥責領匯連番加租,將小商戶趕盡殺絕?

雖然我與大多東主並不相熟,但始終日見夜見有感情,並認為他們應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現在/近月不幸倒閉的有︰我小學時代已經營的零食店、即將結業的花店、專買腸粉及砵仔糕等的熟食店、明年2月不再續約的文具店、每年都會在舗前出售我從沒買過的月餅等的麵包店(我忽爾掛念)、由伯伯經營的生果店,以及姨姨級的女人賣的豆腐花。

他們令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充實了我的生命,我時而買豆腐花與家人分享,時而買最喜歡、又便宜的豬扒包(起初賣$3.5,後來不到$6),接著就是童年回憶。看到小店的存在,我會覺得安穩,它們成了我無形的依靠,就如回到家裡。我現在回「家」,赫然發覺有點不妥,從前熟悉的店已不在,大多仍在丟空,淒清之景。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寫呀寫

寫文,普通想寫啦。分析吧!

想寫的原因︰
1. 想練好文筆,相信多寫,文筆就會愈磨愈鋒利
2. 可順道練打字
3. 因為想做作家
4. 想有讀者與我交流
5. 將思想實體化,正面負面、開心不快、迷茫及有意見想發表,互聯網是個可用的媒介。寫出來還可幫助思考
6. 想有恆心做事

不想寫的原因︰
1. 懶惰
2. 像交功課
3. 在網上寫東西不能去太盡,放到網上的東西是一輩子的,擔心開罪人時被起底
4. 有時不想想正經事,如新聞大事、財經金融和如何改善自己;只想輕輕鬆鬆又一day,工作結束後便看劇,起半麻醉的作用


今日我生日,目前有一人跟我說「生日快樂」。另一人記錯我的生日,她好像去年已記錯了。我們是好朋友,但我覺得我們愈走愈遠,步伐開始不一致。原來不只戀人,朋友步伐都要接近。今年我們應不會慶祝生日,她沒約我,我也沒約她。如她約我,我會到;但若大家都沒開口,我會選擇維持原狀,我想試試沒她在我的生活中,我會怎麼樣。

另一朋友,我會採取差不多的態度,她好像想約我,問我何時放假,只是我轉了話題。我覺得很古怪,一年才見一次的朋友,跟我想像中朋友的定義有出入。殺到來再算。與她一起,我不太放心,相信她會傷害我。

謝謝同事送我朱古力,她為何會知我生日,她知道的事未免太多吧,creepy。但她一番好意,其實已對我不錯。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電影《Prozac Nation》有感

《Prozac Nation》是我很喜歡的書,終於看到它的電影版。嚇得我呢。我大致認同IMDb這位網民的看法︰"I think I should start by stating that I was hungry for this film, the book Prozac Nation, which chronicles Elizabeth Wurtzel's battle with depression, meant so much to me and each delay to the film (and there were many) only served to increase my desire to see it. Then I watched it…. and from the opening scene my heart sank."

我對Christina Ricci有期望,看過《無頭谷》,她是典型美女,又拍過好評如潮的《愛登士家庭》,她的戲應該不會差。然而由Christina飾演的主角Elizabeth(Lizzie)一進場,已很有問題,不妥在於Lizzie全裸。這有必要嗎?記得書中沒這畫面,至少沒這氛圍。想說的是,不要為催谷票房而裸露。如果嘗試為這幕解釋,我會說Lizzie大學開學首日,她感到緊張和無力感,不知抑鬱症會否離她而去,故一絲不掛坐在床上,在換衣服上學與乾脆賴在床上好了的想法掙扎。

直到看電影,我才有意識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角色髮型、衣著以及周遭環境不免顯得有點過時。最近在看1997年的港劇《壹號皇庭》,也覺得背景及人物打扮好像很遙遠似的,當然我成長於那年代,並不會對其人事感陌生。或許人就是活在此時此刻吧,過去的再追悔、捨不得也無用,最後都要讓它隨風而去(說得很瀟灑吧)。

但我認為書及電影的《Prozac》不會這麼快被時代淘汰,如Sylvia Plath的《the Bell Jar》,至於《Prozac》會否在小說界屹立多久,那就留待時間決定。我想往後的十、二十多年它還會有市場,因可令人產生共鳴,幫助抑鬱症患者,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孤獨作戰。換言之,我覺得抑鬱還有其市場,但希望患者及他們身邊的人可早點脫離苦海。

我還不喜歡電影劇情和對白,我明白一齣戲的時間有限,最多只能將故事濃縮至2個半小時,當然會省略書中不少內容。這戲選擇以Lizzie大學一年級的經歷為重心,包括她第一次性交、重遇4年不見的父親、照顧受傷母親和再次見心理醫生等。當中有數段兒時倒敘,我喜歡她「界」手一幕,我記得書中主角有多瘋狂,她上學時不午膳,而是躲進洗手間「界」手,且會「雕出」不同花紋,嚇壞人。

那幕約10秒左右,略嫌太短。該網民說得對︰"Furthermore the time constraints lead the film to focus solely on the Harvard years cutting out the important childhood/teen years and leading to a resolution which occurs far to early making depression seem like a problem which can be solved within a year."

書中有不少精彩句子,高興電影主角有說到海明威的小說寫道,有人問某角色為何會破產,對方答︰「逐漸地,然後突然間變得一無所有(Gradually, then suddenly)」,主角「抽水」解釋這與患上抑鬱症一樣。我認為她的比喻再貼切不過了,抑鬱症確實是這麼一回事。利益申報,我沒看過精神科醫生,但認為自己患上抑鬱症,與相關徵狀吻合,同時也覺得自己康復中。

若有人問我何時發現患上抑鬱,我也會抄主角的答法。實情是,我也不知道,只是一向有點「灰底」,直到在一段期間發現自己的情緒長期處於負面狀態,死亡念頭如影隨形,常覺得很無力,看不到未來,那就是抑鬱正式佔據我的心之時。

我不滿的是主角說上述對白的節奏有點快,且也有說其他不相關的事,這或會混淆觀眾視線,亦稍微浪費佳句。除這句外,電影似乎不多引述書中精警對白。算了,不想再罵。我想這齣戲不夠好看,與演員無關,而是牽涉導演及編劇等,他們不了解/不夠了解抑鬱症是甚麼,故未能乘著熱賣自傳再做傳奇。


參考資料︰
Prozac Nation Reviews & Ratings -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0236640/reviews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美國總統大選有感

寫這篇文章的作用是幫助我思考和分析,以及培養獨立批判能力。我不想讀完、看完新聞就算,想再深入了解,對某些事件有廣泛認識。美國總統大選是重要主題之一,故我選擇它。

先說說兩名總統候選人,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個人和客觀上,我喜歡奧巴馬多點。第一,他是黑人,我支持社會上的少數派、被擠壓、排斥及看不起的一群。其次,喜歡他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但不欣賞在未經法律審判下,自行擊殺恐怖組織「基地」首領拉登,那跟恐怖分子任意殺人有何分別?縱使眾人都知道拉登策劃「911」恐襲,但至少美國應給予他公平審訊。

反觀羅姆尼,他頻頻失言成了其致命傷,包括「47%美國人靠政府過活」,以及早前訪問英國時又批評人家籌辦奧運不濟等。他說話不動聽,如「裝滿了女性的活頁夾」;又挑起爭議性議題,如「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他真是……這顯示出如果他上台的話,勢必惹起更多國內、外的紛爭,以至更嚴重的國與國關係結冰和民眾上街等。

加上羅姆尼是億萬富豪,其私募公司貝恩資本將職位外判至中國,以及涉嫌避稅。他不支持向富豪加稅,但其實個人認為拿有錢人開刀是正常事,我贊成他們應該交更多稅,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時,他們更應、亦更有能力出一分力。故我認同開徵巴菲特稅。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迷茫

有點感覺自己在喊「狼來了」,因為我又迷茫,不知怎算好。我在迷茫我的人生,包括家庭、工作、友情、愛情及個人生活。上述多項,我似乎沒一項做得好。我現時最關注的是工作,它控制我的金錢來源,我亦處於追求事業的年歲,工作佔了我生命的一半時間,所以我不能不理它。

我的工作沒帶給我滿足感,我覺得自己的存在有點廢,工作表現不理想,上司不欣賞,我似乎停滯不前,進步不大。我有點討厭工作,因為它沒有因著我的付出而獎勵我,我仍在痛苦深淵掙扎求存。我應該怎麼辦?何去何從?

Does my heart sing when I do the job? Do I love this job? How much am I willing to sacrifice for it? How much can I give? Where is my passion? How can I contribute to the company?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安眠藥

我在依靠一個朋友的聲音,充當我的安眠藥,我明天就要戒掉它。因為它並不可靠,我想最後它會離開我。依靠死物還好,至少可決定它何時在身邊出現。人的話,太不可靠。

再說,為何我這麼不信人?為何晚上想找個傾訴對象?第一個問題,見過鬼怕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OMG,受過傷就不敢再去相信,把自己封閉起來,自己不出去,別人也不能進來,那我永不會受傷,永遠不會不快樂。但我現在快樂嗎?

第二個問題,怕寂寞吧。但最終還是會寂寞,就想延遲這感覺,只是片刻都好。OMG。我要找個人生活,我的個人生活。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文字

問題來了,我有那麼喜歡寫字嗎?喜歡的程度足以讓我再付出很多很多嗎?作家仍是我的夢想嗎?我有多愛文字?藉它表達想法、事件及分析人事?考起我了。這是我現時面對的問題,我曾說過我的工作是新聞翻譯,但我感到最難、最無力的是語感不足及中文不夠班。

我覺得很煩擾、不知所措、無助、欲哭無淚及想放棄。有這些感覺,我想是因為我真的很著緊這份工,很想做好它,做齣好戲給人看,叫人不要看不起我,為自己爭口氣。我似乎看化了點,我知道自己在這裡留不長,上司及高級同事開始對我沒信心,以及覺得我甚麼都做不好︰犯低級錯誤,如搞錯國家名字;前文後理欠清晰;做得慢。

我知道我的個人問題僅屬小事,僅最影響我自己,其次是親友及同事,對整個世界來說不算甚麼。但我仍想有人會明白我的感受,有長輩可給我意見,讓我沒那麼迷茫。我還想有人在身邊,與我分憂。我知道我可能太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有點講到自己好可憐,明知能力不足,雖試過努力但未果,或有人覺得我需再加把勁,一門能力不是垂手可得。